欢迎访问黑料吃瓜网

10年专注吃瓜

吃瓜质量有保 售后7×24小时服务

24小时咨询热线:4006666666
联系我们
tel24小时咨询热线: 4006666666

手机:13999999999

电话:010-8888999

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

地址: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园

您的位置:首页>>网友吃瓜>>正文

网友吃瓜

以江河之名

发布时间:2025-05-03 点此:1096次

纵观我国地图,长江、黄河一同流经的省份仅有两个,“千河之省”四川便是其中之一。

梦幻的以江河之名的图像

顺流而上,咱们在川西高原红原县境内寻访到一处秘境——查针梁子。

查针,藏语意为红柳;梁子,代表高高的山梁。这儿,红柳成荫、格桑遍地。山梁南麓的梭磨河顺流而下,汇入万里长江;山梁北麓的白河陡峭弯曲,淌进九曲黄河。

这儿,是长江、黄河的天然分水岭。

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,因江河滋补而生,更以江河儿女为荣。以江河之名的故事,沿着山梁一路流动,生生不息。

(一)

约好:18万个编织袋 4400吨废物

“这个习气,改不过来了”

国道248公路沿线,这群人又来了。

“捡洁净了么?”热不洛从面包车探出面,望向路旁边的编织袋。

“不慌,下面还有。”扎布把绳子绑在腰间,俄木扎西用力拽紧,顺着挨近90度的山崖把他往下放。

十多分钟后,回到地上的扎布手里多了几个塑料瓶,把瓶子放进编织袋打包,然后扔到热不洛的后车厢,轿车一路向村上的废物回收站驶去。

每隔一两公里,路旁边就摆放着一两袋打包好的编织袋。袋子邻近,总能看到手拿火钳,静心捡废物的乡民。

从壤口村村口到黑水县哑口山山脚下有将近60公里,热不洛早已记不清,这是11年来第几次往复这条线路。但村里的作业总结资料里明晰地记录着:2013年以来,壤口村乡民自发在查针梁子片区捡废物,总计约4400吨。

“每次捡废物都要用将近50个编织袋,每天都捡。”热不洛翻开手机计算器,“算起来,这些年咱们总共用了将近18万个编织袋。”

4400吨废物,18万个编织袋,这是一个一般牧区村庄与废物“反抗”的11年。

壤口村,是查针梁子南麓梭磨河流经的榜首个村庄。梭磨河顺流而下汇入长江,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,也是壤口村的母亲河。

在热不洛的记忆里,村里通自来水是十多年前的事。在这之前,梭磨河的水便是壤口村的直饮水。

也差不多是那时分,国道248线自驾游鼓起。不久后,当地将查针梁子打造成景区,游客越来越多。相同多起来的,还有矿泉水瓶子、便利面盒子、塑料袋子……“我看到废物就捡,可是捡都捡不完。”

自家牧场离梭磨河水源最近的刚丕从前也很苦恼。

几年前,刚丕家的牦牛遽然不吃草了,越来越瘦。榜首头牦牛死后,刚丕剖开牛肚子才发现——满满当当满是消化不了的塑料袋,乃至还有塑料瓶的残渣。

刚丕不想重蹈覆辙,所以带着全家开端捡废物,3岁的小孙子也跟着一同。

有相同挑选的,还有78岁的年木西大爷、壮实的俄木扎西大叔、村里独爱歌唱的仲姐……逐渐的,壤口村800多个乡民都构成了默契的“约好”,自发参加到这场与废物长年累月的“反抗”中来。

这一捡,便是将近10年。也正是在这10年里,梭磨河的水一向清澈见底、沿岸的牧场一直干洁净净。

两年前,在红原县的安排下,壤口村的18位乡民组成了相对固定的保洁部队,热不洛成为领队,每人每月能领到800元补助。虽然有了“正规军”,但乡民们仍然坚持每周二、周五全员出动捡废物。

这个习气,改不过来了。

(二)

改动:削减的牛群 添加的帐子

“这个‘亏’,还真不亏”

“1、2、3、4、5……”旦真数了数草地上的牛群,本年又少了几头。

“6、7、8、9、10……”旦真又数了数牧场上的帐子,本年又多了几顶。

他辗转反侧地算账,本年少养了那么多牦牛,可能要少赚10多万块钱,但假如帐子都住满了,应该也能赚回来。

旦真遽然意识到,罗布让泽郎最初劝他的话,或许是对的。

龙日坝村,坐落查针梁子北麓,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白河流经的榜首个村子,也是进入红原大草原的“榜首道门”。

旦真祖祖辈辈都日子在这个牧区村庄。小时分,他骑在牛背上,听爷爷讲赤军过草地的故事。长大后,他承继了家里的牛群,日子过得闲适充足。

改动产生在2022年上半年,村支书罗布让泽郎来到旦真家的牧场,向他提出了一个“冷若冰霜”的主意——削减牛群的数量。

榜首个站出来对立的是旦真的妻子。

“牛少了咱们靠什么吃饭?娃娃的膏火还交不交?”

“那牛越养越多,牧场还要不要?”

罗布让泽郎的话让旦真若有所思。他想起前一年的冬天,由于草不够吃,才出世的几头牛犊子饿得嗷嗷叫,他只能去十几公里外的乡镇上买草料,才牵强熬过了那个隆冬。

“这几年每到3月初,冬天牧场就被吃完了。牛群又跑去吃还没长起来的夏日牧场,草不够吃,它们就啃草皮。”提到这儿,罗布让泽郎又急又气。

旦真心里清楚,牛再这样越养越多,草皮早晚要被啃光。草抓不住土,土就要流到白河里边,河也跟着遭殃。

话糙理不糙。村里的“一把手”罗布让泽郎和村里的饲养大户旦真就这样达成了共同,带头削减自家的牛群数量。

罗布让泽郎从280头削减到了180头,旦真咬咬牙,从330头直接削减到了150头。

妻子气得跳脚,再次提问:“牛少了,咱们究竟靠什么吃饭?”

两个男人有自己的计划。

这几年,川西旅行越来越热。龙日坝村既是进入红原大草原的榜首站,又紧邻查针梁子景区、俄么塘花海、月亮湾景区,具有天然的旅行招待特点。

依照村里的规划,旦真分到了3亩地的骑马点。

他凑了凑前些年卖牛攒下来的积储,购买了十多顶帐子、成套的露营用品、簇新的藏族传统服饰。2023年,旦真家的牧家乐正式开业。

草原为琴、白河为弦。牧弦,是旦真给牧家乐取的姓名。

5月格桑花开,榜首批游客接连不断。俄么塘赏花、草原骑马、湿地拍鸟、露营观星……龙日坝的风景,让他们恋恋不舍。

生动的以江河之名的插图

“骑马,一个人收50块;住宿,一个帐子收100块。满客的情况下,我一天能够招待20多个客人,一年能有3、4万元的收入,可是之前养牦牛一年能够赚7、8万元。”

算来算去,旦真如同觉得亏了点。

算去算来,他又发现自己没有亏。由于帐子还能够搭得更多,游客也还会来得更多。

2024年的夏天,旦真惊奇地发现,自家牧场的草长到了40多厘米高,简直能没过了小牛。这样的场景,正在龙日坝村不断演出。

通过两年的尽力,村上的放牧量得到有用操控,牦牛总量削减了五分之一。225户牧民中现已有35户敞开“牧旅交融”新模式。

旦真越来越信任,这个“亏”,还真不亏。

(三)

看护:山里的生灵 无名的村歌

“没人比咱们更了解这片山梁了”

清晨的榜首缕阳光从东边升起时,供波甲的家里早已香气扑鼻。

细细一闻,有麦子的甘甜味,还混合着牦牛奶浓郁的奶香——是牧民最喜欢的白面馍馍。供波甲把馍放进包里,箭步走出家门。

今日,轮到他巡山。

与其说是巡山,更精确地说是巡护查针梁子壤口村片区。从山脚下的俄么塘到山里的措琼沟,沿途通过草原湿地和原始森林,终究抵达终年积雪的山顶,总面积有1.16万亩。

供波甲出世在查针梁子山脚下的一个村庄,查针梁子是他从小到大的“游乐场”。“山里头的每条沟、每棵树,都是我的‘卓不’。”藏语里,这是朋友的意思。

在没有信号的深山,供波甲能够精确地定位和往复。由于了解地势,4年前,他和其他19位当地牧民被县里的林草局“相中”,成为生态护林员。

今日,供波甲的首要作业是巡护查针梁子深处的措琼沟。

30分钟的车程后,供波甲抵达措琼沟进口处,再往里就不通路了,只能下车步行。

6月初的川西高原气温不到10度。进到沟里首先要通过一条小溪。溪流从山上的措琼海子流下来,冷冽刺骨。

淌水到溪彼岸,供波甲发现了一片浅浅的足迹。

“看,如同是草鹿。草鹿的蹄子便是这样尖尖的。”供波甲再往前走了几步,又呈现了一堆圆圆的粪便,他一把抓起,“肯定是草鹿!草鹿的粪便便是这样一颗颗的,比羊粪小一点。它们应该是来喝水的。”

钻进森林,供波甲对山里的路摸得熟,一路都走得很快,把记者甩在死后。遽然,他的脚步慢了下来,开端在地上寻觅什么。

“獐子最喜欢从这条小路进林子。曾经,偷猎的人一般都会在这个当地下套。”供波甲找了一圈,没有套子,他放下心来,加快了脚步。前面的路也越来越不好走。

春夏之际,是动物迁徙和交配的时节。

“你们来得巧,最近气候温暖点了,说不定能遇到盘羊呢。很会爬山的那种羊,见过么?”

城里长大的记者当然没有见过。

“那黑颈鹤见过么?上两个月我还在下面的草笼笼里拍到了它们下的蛋!这两年查针梁子的鸟如同越来越多了。”

这个却是在新闻里看到过。

“还有一种鹿子,屁股的毛是爱心的形状,叫白臀鹿。”

提到这儿,供波甲用手比了个心。正午暖阳洒在这个藏族汉子乌黑的皮肤上,映照出他喜形于色的表情。

他说,没人比他更了解这片山和山里的动物了。

事实上,巡山的首要作业是护林,比方,查看有无户外用火痕迹、有无森林被乱砍滥伐现象等等。但关于供波甲而言,这个补助不高、耗时又长的作业,更大的含义在于能够走近山里的“精灵”。

查针梁子海拔4345米,梭磨河、白河从山脊两边发源,丰厚的水源孕育了各种生命。白臀鹿、盘羊、藏狐、水獭、黑颈鹤等20多种珍稀动物都是当地的“原住民”。

“我小时分最喜欢看《动物国际》,没想到有一天真的做了这样的作业,就像实际版的《动物国际》。”

不知不觉就到了措琼沟最深处。下午两点多,供波甲从背包里掏出馍馍。“带干粮是最便利的,不必生火也不必加热,就不会引发山火。假如掉点食物残渣在地上,动物们也能够吃,没有损伤。”

本来,一大早就做好的干粮,用处在这儿。

吃完午饭,供波甲下山的脚步变得轻快了些。回到措琼沟进口的时分,现已是黄昏时分。一天的巡护安全完毕,供波甲哼唱起了那首没有姓名,但在查针梁子众所周知的村歌:

“从雪山脚下流下来的河水,从小就哺育我长大。”

雪山间,歌声回旋。歌唱万物生灵,歌唱江河无恙。

(四)

叙述:法条的故事 规矩的力气

“我要留在需求我的当地”

查针梁子山脚下的远牧点不通公路,马是仅有的交通工具。

“嘚嘚嘚……”马蹄声渐近,达尔尕走出帐子迎上前去。马背上的藏族姑娘身穿妥当的法官制服,胸前的天平徽章金光闪闪。

是她来了——尕让卓玛。

远牧点的帐子不大,卓玛和达尔尕一家三口围坐在火炉前。她翻开了手中的檀卷,里边是几起由于损坏查针梁子片区生态环境被判罚的事例。

卓玛今日叙述的事例主角,叫“泥炭”。

泥炭,是湿地沼地区域的一种独有产品,富含氮、钾、磷、钙、锰等微量元素,归于纯天然有机物质,关于湿地修养效果显着。泥炭层大多构成于9000年前的冰河时期,反常宝贵,是典型的不行再生资源。而在查针梁子片区,就广泛存在着这样的泥炭层。

“上一年,有三个人在龙日镇邻近悄然采挖泥炭去倒卖,不合法获利20多万元,被判了有期徒刑8个月到3年6个月,一起还被判处了罚金。你们也要引起注重,看到可疑的人,请及时跟我联络。”

提到这儿,卓玛提高了腔调,达尔尕频频点头。

卓玛,是红原县人民法院的副院长,也是“马背宣讲团”仅有的女法官。

绚丽的以江河之名的插图

卓玛的宣讲檀卷里,除了有盗挖泥炭的事例,也有盗伐珍稀树木、猎捕珍稀动物、森林防救活的事例。而她的叙述,总是娓娓道来,让人听得津津乐道。

这样的法令科普宣讲,卓玛地点的“马背宣讲团”每年要深化远牧区展开10屡次。

时刻回到卓玛十多年前刚进入法院作业的时分。那时一些牧民的生态环境维护意识淡漠,“他们底子知道不到猎捕动物、采伐树木、采挖泥炭其实是一种犯罪行为。”卓玛解说道,许多时分,牧民以为捕猎为了果腹、砍树是为了取暖、泥炭在他们看来乃至仅仅一般的黑土。

单纯的法条解说,关于文化水平遍及不高的牧区大众而言,成效并不好。所以,放在卓玛面前的仅有挑选是——把事例揉成故事、做成科普,掰碎了讲给牧民们听。

可喜的是,这样的办法得到了咱们的认可。沟通环节,达尔尕一家活跃提问。

“卓玛法官,那外地人来咱们这儿捕鱼,我该不该阻止呢?”

“假如我捡到野生动物的尸身带回家吃掉,会不会被判刑呢?”

“山上的树子这么多,假如不是维护植物,能够砍回来生火吗?”

有问必答,卓玛耐心肠作出了解说。

回答过程中,卓玛还会时不时翻开一本赤色的工具书,把对应的法条给达尔尕一家看。这本书叫《人民法庭实用手册》。

宣讲员还有记不住的法条?

卓玛笑了笑,“其实书里的内容我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了,可是拿着书讲,牧民们就会觉得我更专业,信任我没有‘忽悠’他们。”

关于宣讲成效,卓玛也很有自傲。

自傲从何而来?她望向不远处的查针梁子。这些年,产生在这个片区的生态犯罪案件数量显着削减了,牧区大众的自动告发变多了。更让她惊喜的是,每次她去往远牧区宣讲办案的路上,“邂逅”的珍稀动物肉眼可见地添加了。

卓玛说自己有一点自恋,“我觉得咱们是需求我的,我也想留在需求我的当地。”

从马背上成长起来的这群人,又从头回到了解的马背上,把看护这片土地的“规矩”带回牧民的身边。

而马背上,一直装着事例、法条和他们的崇奉。

(五)

见证:合上的相册 摊开的风景

“川西高原的生命力,震撼人心”

谢宏程有两个家。

一个是绵阳江油的老家,另一个是300多公里外的阿坝州红原县。18年前,谢宏程来到红原支教,从此,他把家安在了川西高原。

谢宏程留下的原因有两个。

一方面,他感觉这个当地的教育办法比较落后、教学效果比较差,想凭自己的尽力带来一些改动。另一方面,“能够说是一眼万年,这儿的风景实在太美了!”

驱车前往查针梁子取景拍照的路上,谢宏程聊起了自己的阅历。

车行至山脚下的一片湿地,两只黑颈鹤呈现在不远处。谢宏程立马换上长焦镜头,捕捉下了这个宝贵的画面。

“命运绝佳!”黑颈鹤在红原县的产卵期一般会集在3至5月,谢宏程没想到,本年居然能在6月再次拍照到黑颈鹤的画面,“看来它们在红原逗留的时刻变长了。”

图片由谢宏程供给

但谢宏程今日的方针不是黑颈鹤,而是国家二级重点维护野生植物——高山杜鹃。

眼下,正是高山杜鹃盛放的时节。抵达查针梁子景区,沿着步行栈道拾级而上,能远远地看到山林间白色的花团。

谢宏程翻开航拍设备,拍下了一组绝美的视频。

在红原,有一群用“画面”叙述查针梁子故事的人,谢宏程是其中之一。在他看来,川西的大美风景,在红原到达极致,而红原的精华,就在查针梁子。原因,就凭借着全国独一份的长江、黄河分水岭奇景。

图片由谢宏程供给

长江一侧的梭磨河水流湍急,气势汹涌;黄河一侧的白河陡峭流动,九曲回肠。无人机升空,将这一动一静尽收眼底。谢宏程只觉得胸中热情汹涌。

而这一江一河所孕育的生命,更是拍照师们最乐于捕捉的瞬间。

翻开他的电脑相册,除了静态的山水,更多的是珍稀动物。漫天风雪中的黑颈鹤、岸边戏水的白鹳、山岭间跳动的白臀鹿,还有藏在草甸里的绿尾虹雉……

“这些动物所展示的生命力,现已不能用美来描述了,就像是川西高原的呼吸和心跳,震撼人心。”

前几年,谢宏程的作业产生变化,从校园调往县文联掌管文化作业。在这儿,他结识了更多的拍照爱好者,并安排了定时的拍照采风活动。

“动物需求繁衍生息,所以对环境十分灵敏。它们之间的‘信息’传递也很疏通。这儿的环境好了,它们就会‘告诉’自己的伙伴过来。咱们拍照的时分就会发现,吔,这儿的野生动物数量更多了。”

正如谢宏程所说,仅仅在查针梁子片区,拍照爱好者们就现已拍到包含黑鹳、黑颈鹤、锦鸡、绿绒蒿等十余种珍稀动植物。本年5月,谢宏程更是拍到了30多只国家二级维护动物牛背鹭,这也是红原境内初次拍照到牛背鹭群嬉戏寻食的画面。

现在,谢宏程还会时不时地回到最初任教的校园,打印出相册里最美、最宝贵的画面,给孩子们叙述这片土地上正在产生的故事。

故事里,有生态环境维护的耐久据守,也有统筹兼顾的工业转型,有对万物生灵的酷爱看护,也有提高环保法令意识的厚意叙述,还有对这片土地绝美瞬间的生动定格。

千百年来,以江河之名的崇奉,像一颗种子深植在查针梁子的山脊,高昂成长,代代传序。

编者按

查针梁子,在很长一段时刻里,被民间以为是四川境内仅有的长江、黄河分水岭。但几经考证,这个说法暂无官方出处。

无论如何,在当地牧民心底,“江河儿女”的身份毋庸置疑。而这个身份带来的,是传承千百年的酷爱与职责。

春夏之际,咱们四访川西高原,翻越雪山、散步草地、进村入户,对话查针梁子的“原住民”与“外来者”。一路见证江河源头代代据守的质朴崇奉,倾听沿岸儿女传唱千年的生态村歌。

2024年“全国生态日”之际,谨以此文,献给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位普通而巨大的看护者。

修改 搜图
告发/反应
标签: 江河 之名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24小时咨询热线:

4006666666

微信咨询
在线吃瓜网
返回顶部